|
 |
|
3、杭州图书馆RFID的创新 |
杭州图书馆项目包含各类标签190万张,RFID专用设备72套,是一次性建成最大的RFID图书馆。包括指纹识别、多种标签混合使用、创造性的标签数据格式等诸多技术创新、业务创新都在杭州图书馆得以实现。 |
(1)多种标签的混合使用 |
OMRON、上海贝岭、UPM3种共190万标签使用到系统中,为将来系统中多种标签混用打下了基础。 |
多标签识别率: 实现稳定读取10本书 |
(2)创造性的标签数据格式 |
大流通环境下的离线、所在馆、所属馆等信息 |
(3)城域范围下的复杂网络环境支持:ACS软件架构 |
(4)三合一盘点的创新 |
摈弃了小车的笨重 |
使用计算机代替国外的PDA模式 |
(5)多读者证:市民卡、二代证、条形码老读者证、无实体读者证 |
(6)创造性的实现了指纹技术 |
指纹技术给杭图新馆标的设计带来了灵感 |
(7)在不闭馆情况下,顺利实施新馆搬迁 |
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搬迁闭馆3个月;深圳图书馆搬迁闭馆1个月 在新馆、老馆、少儿图书馆同步实施RFID技术的同时,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分馆的正常业务;城市区域内的大流通正常进行;拥有老“一证通”条形码读者证的读者也能够继续同时使用新馆和其他分馆的资源。上海阿法迪克服上述问题,提出以新馆为中心馆,老馆、少儿馆采用专线方式接入,基本上可以保证网络的稳定和传输安全;少量部署于公共场所的自助设备则可通过Internet的方式接入,解决了城域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设备部署问题。 |
|
|
|